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唐 日本古代银币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窑藏出土 直径2.4厘米 这枚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同年间(公元708——714年)。由于日本很注意学习、吸收唐朝各方面的先进文化,故此银币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,钱文中的“珎”即为“宝”字,“开珎”二字便是仿自“开元通宝”的简称。而且,两种钱文上的“开”字也非常相似。此外,唐开元通宝中也偶见银质的。从这些方面...
唐 1924年天津刻经处刻本 义净著 唐初,由于朝廷的提倡和支持,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很大发展,但戒律松驰,佛寺中藏污纳垢,丑闻很多。因此,义净在印度等地特别注意学习佛教戒律方面的规定和僧伽制度。他在归国之前,于室利佛逝(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)撰写了《内法传》,先行寄回国内,故名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。书中详细记载了印度佛教在戒律方面的制度和规定,以图纠正当时中国佛教中存在的弊端。
汉 东汉 外国货币 1979年甘肃省平凉县峡门乡出土 直径5.5厘米、厚0.9厘米、重115.45克 铅饼正面凸起有鸟形纹饰,背面凹进并有古希腊文一圈,是由西域传入中国的。同类铅饼、铜饼在中国西安市汉城故址、陕西省扶风县姜嫄、甘肃省灵台县枣树台等地的汉代文化层中发现过数百枚。据考证,上面的铭文是传写失真的希腊文。一般以为是外国铸币。
唐 1932年南京支那内学院刻本 义净著 义净是唐代继玄奘之后又一位西行求法的佛教高僧。他于公元671年至695年在印度和南海(今东南亚地区)等地求法游历。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记载了义净所闻所见关于初唐时去印度求法的60位中国僧人的事迹,并附义净本人自传。初唐时,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很大发展;而在印度,此时佛教发展亦达到顶峰。在这种背景下,当时去印度求法的中国僧徒人数众多,形成了一...
汉 墓室内装饰图像 1984年河南新野樊集村征集 高35.6厘米,宽105.5厘米 此画像砖中部为一拱桥,桥下一人荡舟,水中鱼、龟游动。桥上两车、两骑吏向右行驶,有两人恭立桥头,候迎车骑。车骑上方为一猎手狩猎和两武士格斗的场面。桥左端为两辆奔驰的戏车,车上各建一橦。前辆戏车橦顶蹲一伎,左手拉一与后辆戏车橦顶相连的软索,右手执一身体悬空之伎之足;另一伎则双手握橦,身体悬空呈水...
唐 佛教供奉品 1956年陕西铜川玉华寺遗址采集 边长51厘米,莲花座直径49.5厘米,通高43.5厘米,重191.6千克 此件由方形底座和莲花座二部分组成。莲花座中间有安置佛像的长方形凹槽,佛像已不存。方形座侧面一边刻有“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”共20字。 石佛座所在的玉华寺本是唐的一处行宫,始建于武德七年(公元624年),原名仁智宫,贞观二十一年...
唐 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发现 唐写本 作者: 玄奘口述、辩机撰写 玄奘是唐代佛教高僧。他于唐贞观元年(公元627年)西行印度求法,贞观十九年(公元645年)回国。次年,奉太宗敕命,撰《大唐西域记》,记录西行见闻。《大唐西域记》共12卷,记载了玄奘出国游学所见所闻的138个国家、城邦的自然地理状况、政治、经济、宗教、文化及风土人情,是研究中古时期中亚、南亚诸国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...
汉 东汉 明器 1975安徽省涡阳县大王店出土 高99厘米 这件陶戏楼,胎质砖红色,外施绿釉。分4层,上层是鼓楼,第二层是舞台。舞台三面封闭,一面敞开,分前台(表演区)和后台(戏房),有上下场门。前台有5个伎乐俑正作表演和伴奏。它的发现,不仅把中国戏台史的起点从公元10世纪的北宋提前到公元3世纪的东汉末年,而且打破了封闭式戏台来自西方的观点,推翻了三面敞开的戏台史中国戏台唯...
汉 东汉 明器 1957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出土 高56厘米 此俑头上戴帻,额前有花饰,袒胸露腹,两肩高耸,着裤赤足,左臂环抱一扁鼓,右手举槌欲击,张口嘻笑,神态诙谐,动作夸张,活现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。 汉代俳优大致以调谑、滑稽、讽刺的表演为主,并以此来博得主人和观赏者的笑颜。他们往往随侍主人左右,作即兴表演,随时供主人取乐。表演时,他们一般边击鼓边歌唱。当时的皇室...
汉 西汉 明器 1954年陕西省西安市白家口出土 高50厘米 此女俑长发中分,向后梳理垂背,颈后挽髻,发梢左垂,身穿交领右衽深衣,深衣褶袖内露长舞袖。面容清秀,流露清淡的笑意。内穿交领长袖舞衣,外罩交领宽袖衣,袖缘有褶条纹饰;右手扬起,长袖飘扬在肩上方;左手后摆,长袖舒展,姿态优美轻盈。整件作品,既取大的动势,又注意细部刻画,成功地塑造了形体舒展洒脱、精神恬静内含的长袖舞伎...
明 明刊本 李公佐著 《淳于棼》又名《南柯太守传》,是唐代传奇的代表作之一。故事通过对唐代官吏淳于棼一场梦境的描述,揭露了当时官场上腐化享乐的生活,嘲讽了时人对功名利禄的追逐。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基础上发展形成的,是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,属于唐代通俗文学,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李公佐是唐代的一位传奇作家,作品颇丰,《淳于棼》为其代表作。
晋 西晋 印章 印面边长2.5厘米 这件青铜印上有兽形钮,印面方形,印文为阴文“亲晋胡王”四字。 在古代中国,“胡”指匈奴,匈奴是先秦以来居住在北方草原地区的民族,从战国开始,不断进行战争兼并,建立了拥有整个北方草原地区的强大政权。东汉初年,一部分匈奴人南迁依附东汉政权,成为南匈奴人,被安置在北部塞内边郡。公元91年东汉军队对北方草原的匈奴发动进攻,许多匈奴人向西迁徙。迫于...
唐 煎药用具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 通高18.5厘米、口径19.3厘米 此银锅为宽沿敞口圆底、锤击成型,通体光素。何家村窖藏出土了双耳护手银锅1个,提梁银锅4个,有的与内底墨书“一斤二两半”。在唐代有关医药的书籍中多次谈到煎药需用银锅、银铫等银器。如无银器。也可用铜器或瓷器,但银锅等银器应为煎药的首选之列。此外,在炼丹方面也有用银锅之类器皿的记载。
三国 吴 明器 1967年湖北省鄂州市出土 长54厘米、宽48厘米 这件陶院落前有厅堂,后有正房,两侧有厢房;围墙有前后门,前门正上方筑有门楼,门楼上有“孙将军门楼也”6个划刻文字;围墙四角各有1座角屋,门楼和角屋是用来守护院落的。陶院落虽是随葬冥器,但应是摹仿当时的建筑形式制作的。这座墓的主人可能是三国时期东吴武昌都督、平荆州事孙述。这种形式的院落模型多出土于孙吴的宗室墓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